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纪检监察信息   >>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都引用了哪些典故?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都引用了哪些典故?
[ 作者:jiwei    转贴自: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20    文章录入:admin ]

编者按:2016年11月30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许多精彩的典故。本文梳理了这些典故与读者分享。

  1、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讲话原文】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没有历史感,文学家、艺术家就很难有丰富的灵感和深刻的思想。

  【名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出处】(西晋)陆机《文赋》

  【原典】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解释】《文赋》是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的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代表性著作。这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了构思活动的情状,描写了当作家进入玄览虚静的精神境界后,就能一心一意开始构思活动,它具有超越时空局限的无限丰富性和广阔性。“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意思就是说在整个构思过程中,想象贯穿始终,片刻之间通观古今,眨眼之时巡行天下。

  2、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讲话原文】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正所谓“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名句】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出处】(南北朝)庾信《徵调曲》(其六)

  【原典】黎人耕植于义圃,君子翶翔于礼园。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解释】《徵调曲》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诗人庾信《周五声调曲》中的诗,五声即宫商角徵羽。《徵调曲》一共六首,这是第六首。这一诗句的意思是:吃到树上结的果实,便想到了结果实的树;喝到河中的水,便想到了河水的源头。这就是成语“饮水思源”的由来。这句诗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之情,表示不忘故土、不忘本来。

  3、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讲话原文】“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揭示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是文艺工作者的追求。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把握的作品。

  【名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出处】(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时序》

  【原典】故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原始以要终,虽百世可知也。

  【解释】《文心雕龙》是南北朝时期梁代大文论家刘勰的文学理论专著,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部最杰出的重要著作。其中《时序》篇专门讲文学和社会时代的关系。这一句话是刘勰对于文学发展与时代变迁关系的重要论断,意思是:文学的变化会受到社会情况的影响,其兴衰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

  4、文人之笔,劝善惩恶。

  【讲话原文】“文人之笔,劝善惩恶。”……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对生活素材进行判断,弘扬正能量,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审美水准、道德水平,激励人们永葆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进取精神。

  【名句】文人之笔,劝善惩恶。

  【出处】(东汉)王充《论衡·佚文》

  【原典】善人愿载,思勉为善;邪人恶载,力自禁裁。然则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

  【解释】《论衡》是东汉思想家王充的著作。王充认为,文章写作不是为了炫耀文辞之美,而是要达到“劝善惩恶”的目的。这一句中的“文人”,指广义的文章之作者,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它创造的是一种艺术美,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体现作家的善恶观念,给予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5、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讲话原文】文艺创作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那些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艺精品,都是远离浮躁、不求功利得来的,都是呕心沥血铸就的。我国古人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名句】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出处】(唐)卢延让《苦吟》

  【原典】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不同文赋易,为著者之乎。

  【解释】卢延让是唐代诗人,以苦吟著称。《苦吟》是其代表作之一,这句话大意是:每次作诗,总是一面捻抚胡须,一面冥思苦虑,为了选出一个合适的字,常常捻断了数根胡须。形象描写了诗人在吟诗对句时苦苦思索、斟酌的情形。

  【名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出处】(唐)贾岛《题诗后》

  【原典】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解释】《题诗后》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五言绝句。贾岛也以苦吟著名,曾经有骑驴吟诗琢磨“推”“敲”二字的故事。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两句诗琢磨了三年才写出来,一读起来就禁不住流下两行热泪。

  6、板凳坐得十年冷/语不惊人死不休

  【讲话原文】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艺术定力,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追求,才能拿出扛鼎之作、传世之作、不朽之作。

  【名句】板凳坐得十年冷

  【出处】韩儒林写给学生的话

  【原典】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解释】韩儒林是中国历史学家,曾任南京大学教授。他曾给学生写了“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表示做学问的人要甘于寂寞,耐下心来专注事业;文章要写得实在,没有半句浮华的空话。

  【名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出处】(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原典】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解释】《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是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这句话意思是:平生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

  7、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讲话原文】“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事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文艺界是思想活跃的地方,也是创造力充沛的地方,济济多士,英才辈出。

  【名句】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第六》

  【原典】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名臣文武欲尽,诏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解释】《汉书·武帝纪第六》记载了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颁布诏书选拔社会人才。这句话大意是:要建立不寻常的功业,必须依靠不寻常的人才。

  8、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讲话原文】“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使命、牢记职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同党和人民一道,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

  【名句】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出处】(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原典】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解释】《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见到襄阳百姓为晋代镇守襄阳的羊祜所立的羊公碑,有感而作的诗。这句话意思是: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施希茜)
  • 上一篇文章: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中...

  • 下一篇文章:杨晓渡会见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范明政
  •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每月"回复选登"第22期中…[51]

  • 每月"回复选登"第22期中…[51]

  • 每月"回复选登"第22期中…[51]

  • 每月"回复选登"第22期中…[51]

  • 每月"回复选登"第22期中…[51]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共谱亚洲和世界的...[]

  • 宣言:为有源头活水来[]

  • 永远做中国人民和...[]

  • 国家的掌舵者 人民...[]

  •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

  •  
     相 关 文 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Copyright @ 青岛理工大学纪委监察室        
                                             举报电话:85071099
                                             举报信箱:青岛理工大学纪委、监察室 266033
                                             举报电子邮箱:jiwei@qut.edu.cn